秦腔激荡非洲岛国 西安非遗架起跨海“民心桥”

时间:2025-04-08 08:52:14  来源:西安日报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 “ 发现 ” ,使用 “ 扫一扫 ” 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秦腔激荡非洲岛国 西安非遗架起跨海“民心桥”

近日,西安代表团随全国对外友协访问两国,带去了西安剪纸、终南山钟馗木版拓印、肖氏漆器等10项西安非遗技艺和秦腔展演,来自中国的东方美学叩动两国民众心弦,受到当地国家电视台的报道,引发马达加斯加和塞舌尔民众的热烈反响

be0be03606c5c962efc384f886af7ff9.jpeg

表演结束后,当地小朋友与演员合影留念。(受访者供图)

“我表演了《花亭相会》《三滴血》《五郎出家》等秦腔经典唱段,易俗社演员高宁宁带来了秦腔‘绝活’水袖表演,在场的外国政要、艺术家、孔院师生的目光都被牢牢吸引。”谈及近日在马达加斯加和塞舌尔出访的经历,西安演艺集团青年戏剧团副团长张涛记忆犹新,“表演结束后,掌声雷动,大家纷纷围过来与我们合影,连塞舌尔总统也对秦腔赞叹不已。”

马达加斯加和塞舌尔都是印度洋上的非洲岛国。马达加斯加和中国友好关系源远流长,是中非共建“一带一路”的重要桥梁和纽带,塞舌尔和中国在共建“一带一路”倡议下建立了深厚的友好关系。近日,西安代表团随全国对外友协访问两国,带去了西安剪纸、终南山钟馗木版拓印、肖氏漆器等10项西安非遗技艺和秦腔展演,来自中国的东方美学叩动两国民众心弦,受到当地国家电视台的报道,引发马达加斯加和塞舌尔民众的热烈反响。

西安非遗惊艳非洲岛国

受到民众点赞热捧

访问交流期间,西安剪纸、终南山钟馗木版拓印、易蛰酵母制香技艺、肖氏漆器、关中秦腔戏剧脸谱、汪氏皮影、棉絮画、夏家刺绣、缠花、半生缘盘扣等10个非遗代表性项目近百件精美非遗展品以及精彩的秦腔演出亮相两国多场文化交流活动,得到广泛欢迎与好评。

市群众艺术馆馆长白利群参加了本次出访活动,她回忆道:“在马达加斯加的孔子学院,我明显感受到孩子们对木版拓印和秦腔脸谱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当他们看到刻有精美图案的木板,再目睹通过刷墨、铺纸、捶拓等步骤,一张饱含古朴韵味的拓印作品逐渐呈现时,不少学生会主动要求体验。孩子们看到自己动手绘制的平面图案转化为立体可感的作品时,那种新奇与兴奋溢于言表。”

“秦腔脸谱因其鲜艳的色彩、夸张的造型被很多人喜欢,大家自己动手为脸谱填充色彩,脸上洋溢着成就感,充分体现出他们对秦腔脸谱绘制艺术的喜爱。”白利群说。

艺术无国界,文化有共识。张涛说:“虽然他们听不懂我们的语言,但精巧的技法、华丽的服饰和动人的唱腔,同样感染了外国友人,他们感受到了秦腔的魅力。很多非洲的年轻人纷纷与我们合影,并表示希望更多地了解秦腔艺术。秦腔在海外颇受关注,这让我很自豪。”

线上线下同发力

推动中国非遗走向世界

非遗出海已经不是什么新鲜事。近年来,西安非遗代表性项目和西安非遗代表性传承人的足迹早已遍布全球多个国家和地区。

过去几年间,皮影、关中秦腔戏剧脸谱、秦腔等非遗代表性项目频频走出国门,在海外文化交流活动中精彩亮相。今年首个“非遗版”春节期间,西安剪纸作品就变成了“瑞蛇拥福兔”的艺术装置,出现在意大利帕多瓦的购物街上,为这座城市增添了一抹亮丽的色彩。

白利群认为,非遗“走出去”,让世界认识到中国文化博大精深的同时,海外的热烈反响也引发国内关注热潮,民众对非遗的关注度大幅提升。此外,非遗相关文创产品在海外市场走俏,增加经济收益,也吸引更多年轻人投身其中,推动非遗保护工作不断前行。

“目前,我们与马达加斯加孔子学院积极沟通,双方已达成初步意向,计划邀请西安市非遗代表性传承人以线上直播授课的形式,为孔子学院的学生们开启一扇通往中国非遗的大门。”白利群说。

为了让课程更加生动有趣、富有意义,市群众艺术馆计划筛选一批简单且具有代表性的互动材料,通过邮寄的方式送达当地。这些材料将作为学生亲身感受非遗魅力的重要载体,使他们在课堂上不仅能聆听传承人的讲解,还能动手实践,深度参与到非遗技艺的体验中。通过这种线上授课与互动材料相结合的模式,激发马达加斯加学生对中国非遗的浓厚兴趣,促进文化交流与传承,进一步推动两国间的友好关系。

非遗推动中外相互了解

促进民心相通

“秦腔、剪纸等非遗技艺是西安最具代表性的文化符号之一,承载着中华文明的历史底蕴与地域特色。”市外办友城处处长于茜说,本次出访活动之所以选取西安非遗作为文化交流活动的重要载体,一方面是因为通过精妙智慧的传统手工艺、高亢激昂的秦腔唱腔和灵动婉转的舞姿,能够跨越语言障碍,传递情感共鸣;另一方面,非遗和秦腔与马达加斯加、塞舌尔的文化基因形成巧妙呼应,有助于跨文化对话。

“如马达加斯加传统艺术以木雕、织物染色闻名,与西安非遗中的木版拓印、夏家刺绣等技艺异曲同工。皮影与马达加斯加影子戏传统相似,成为无需翻译的‘共同语言’;塞舌尔作为多民族融合的岛国,其克里奥尔文化强调包容性与自然和谐,西安非遗中的天然易蛰酵母制香技艺与塞舌尔民众重视生态保护的理念高度契合。”于茜说。

此次交流显著提升了西安作为“历史文化名城”和“一带一路”重要节点的国际形象,通过非遗与秦腔的“文化输出”,西安被更多国际受众视为“中华文明活态传承的窗口”,为西安吸引国际旅游、投资及文化合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近年来,除了线下交流,西安还借力数字技术赋能构建传播新生态,通过虚拟展馆、直播课堂等创新形式,打破时空界限,实现非遗活态传承。

依托线上线下国际交流活动,西安将非遗作为重要载体,特别是在青少年交流中,注重非遗互动体验,培养年轻一代成为文化传播的使者。

2023年底,在“西安-大田大学生文化交流”线上活动中,汪氏皮影非遗代表性传承人通过云端教学,带领中韩两国学生亲手体验皮影制作与表演,反响热烈;去年在日本青少年交流活动中,设置非遗工作坊,让参与者亲身感受中国古典艺术的魅力,有效增进了文化理解与友谊。

于茜透露,今年市外办还将继续组织相关系列活动,推出非遗线上直播课程,让海外学生“云体验”西安剪纸、秦腔脸谱等传统技艺,以西安非遗为桥梁纽带增进相互了解,为开展区域合作奠定坚实民意基础和社会基础,促进民心相通。(记者 郭旭)

编辑:王瑜

网站简介 |  本网动态 |  友情链接 |  版权声明 |  我要投稿 |  联系我们 |  工作邮箱 | 不良信息举报 | 中国互联网联合辟谣平台
本网站法律顾问:陕西洪振律师事务所主任 王洪
陕ICP备07012147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6112017000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2706142 陕公网安备 61011302000103号
地址:陕西省西安市长安南路336号 联系电话:029-85257337(传真) 商务电话:029-85226012 投稿邮箱:news@cnwest.com
Copyright ©2006- 西部网(陕西新闻网) WWW.CNWEST.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