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当代中国文学的版图上,“文学陕军”无疑是一支举足轻重的劲旅。从路遥的《平凡的世界》、陈忠实的《白鹿原》,到贾平凹的《秦腔》、陈彦的《主角》,陕西作家以深厚的文化底蕴、扎实的写作功底和对生活的深刻洞察,为中国文学贡献了诸多经典之作。
记者在梳理今年“文学陕军”将推出哪些新作时发现,今年呈现出老将新秀齐发力的繁荣景象,并显现出诸多新变化和新动向。
多元题材:紧扣时代脉搏的创作旋律
乡土文学一直是陕西文学的优势领域,2025年,这一传统得到了延续和拓展。陕籍“70后”实力作家、“鲁迅文学奖”得主陈仓今年将推出长篇新作《凤鸣》,作者将目光聚焦在美丽乡村建设上,讲述青年反哺故乡的感人故事。与过去讲述“回不去的故乡”的作品不同,《凤鸣》致力于描绘一个“回得去、留得下、过得好”的美丽乡村。这种创作方向的转变,不仅体现了对乡土题材的深入挖掘,更反映出陕西文学在乡村振兴主题创作上的重大突破。
今年我省作家的作品还涵盖了更广泛的时代主题。弋舟的长篇小说《潋滟》入选中国作协“新时代文学攀登计划”第三期,成为陕西文学在新时代的一次深刻探索。这部作品以20世纪70年代出生的几位主人公的生命历程为线索,通过他们从北方到南方再返回故乡的“折返”叙事,生动概括了当代中国发展的进程。作为“70后”作家,弋舟的写作与思考深深烙印着时代的痕迹,《潋滟》中既有中国式“乡愁”的细腻展现,也有新时代奋斗精神的激昂抒发,能让读者感受到时代变迁对个体生命的深刻影响。
周瑄璞的长篇小说《灯火》则以家族为单元,展现了时代的变迁与人性的辉煌。作品深刻揭示了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与亲情的传承与创新。书中不仅展现了出色的叙事技巧,更以文学的力量,抒发了对这个时代的理解和向往。
王妹英的长篇小说《豆谷记》,从豆谷小村这一基层视角为切入点,聚焦百年中国波澜壮阔的历史巨变进程,展现小人物的成长、变迁、积累与突破历程,深入刻画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过程中所蕴含的心灵历史,以及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风貌。
风格创新:传统与现代的融合之美
陕西文学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形成了以现实主义为主的传统风格,注重对生活的真实反映。然而在2025年,陕西作家在创作风格上展现出了大胆的创新与突破,呈现出更加多样化的态势。
著名作家吴克敬将推出长篇力作《凤栖地》,该作品以故乡周原文化为依托,在历史典故与现实叙述之间巧妙穿梭,虚实结合的手法使其区别于传统的乡土文学作品。吴克敬表示,这部作品是对农耕时代先辈们的深情致敬与追忆,也是对现代化城市中人们乡土情结的回溯。它承载着现代城市一去不复返的乡愁,试图唤醒那些留在乡土时代与民族基因里的记忆,是陕西作家在乡土文学创作中坚守与创新的生动体现。此外,他还有《姐抱》《暖怀》等作品将推出。
还有一些作品在现实主义的基础上,融合了现代主义、后现代主义等元素,使作品更具表现力和感染力。例如,弋舟的《潋滟》在叙事结构和语言风格上都有一定的创新,以独特的方式展现了时代与个人的关系。
陕西青年作家的创作同样令人眼前一亮。黄朴的《长歌》、李曼瑞的《破冰上岸》、王闷闷的《乡村图》等作品,聚焦乡村传统文明与现代文明的冲突与融合,从不同角度展现了乡村变革的丰富性与复杂性。其中,黄朴的《长歌》采用多线叙事的方式,将乡村变革中的众多人物和事件有机地交织在一起,展现出乡村变革的复杂性与可能性。多线叙事使得故事更加立体、丰富,不仅使读者得以从不同的视角了解乡村的变化,感受到乡村生活的多元性,也为陕西文学注入了新的活力。
风格上的创新,体现了陕西作家在文学创作中的积极探索精神。青年作家纷纷表示,不再局限于传统的创作模式,而要勇于尝试新的手法和技巧,将传统与现代相融合,为读者带来全新的阅读体验。
体裁形式:新老作家的多元探索
2025年,陕西文学呈现出老将新秀共同发力的繁荣局面,代际传承与融合汇成了源源不断的动力。作品体裁也丰富多样,涵盖了长篇小说、散文集、纪实文学、报告文学、评论等多种类型。
今年,93岁高龄的阎纲推出散文集《我在场》,以其独特的人生经历和深刻的思想感悟,为文学注入了鲜活的力量,展现了老将对文学的执着与热爱。此外,吴文莉长篇小说《生门》、 陈非历史纪实文学《西安传》也都颇为引人注目。
黄朴、李曼瑞、王闷闷、谢勇强等青年作家正蓄势待发,他们的作品如《长歌》《破冰上岸》《乡村图》《大厂》等,从不同角度展现了当代社会的生活百态和人们的精神世界,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勇于创新,以更加多元的视角和表现手法,展现出对文学的独特理解和追求。
除了传统的小说创作,纪实文学和报告文学也成为重要的创作形式。和谷的《鲁迅弟子——萧军传》、霍竹山的《毛乌素:记“七一勋章”获得者石光银》、陈雪萍和邢小俊的《引擎——秦创原大纪实》等纪实作品,都以真实的笔触记录了历史和现实中的人物与事件,具有很强的可读性和史料价值。
陕师大出版社今年还将推出白烨文学评论《从“高原”到“高峰”——当代文学的陕西经验》,以及“当代陕西文学评论文丛”,汇集当代著名评论家胡采、刘建军、肖云儒、李国平、李震、杨辉、王鹏程等的优秀评论作品,共计30册。
省作协党组书记、常务副主席单红表示,2025年陕西文学在稳固传统优势的同时,更着力加强与时代的深度融合,陕西作家紧密聚焦社会热点和现实问题,用文字深入剖析、生动呈现,彰显出强烈的时代使命感。当下,“文学陕军”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用一部部饱含真情实感与思想深度的作品,在时代的发展进程中留下独特印记,为文化强省建设和中国文学事业繁荣发展贡献力量。
编辑:呼乐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