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砖一瓦传文脉 古迹遗址绽芳华

时间:2024-04-18 10:36:30  来源:陕西日报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 “ 发现 ” ,使用 “ 扫一扫 ” 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一砖一瓦传文脉 古迹遗址绽芳华

近日,记者走访了我省数个具有代表性的古迹遗址,进一步了解其考古、保护、开发情况

598d98e3-eb66-473f-aadb-01ed2aaa814a.jpg.2

秦兵马俑一号坑军阵(资料照片)。 本报通讯员 张天柱摄

d26cc5a7-23b0-41e7-81b5-d1d935835831.jpg.2

西安大雁塔(资料照片)。 新华社记者 刘潇摄

0aa87b7d-e1af-44b4-a237-06c8f7aebd6c.jpg.2

大明宫遗址(资料照片)。 本报通讯员 郭文潮摄

69268178-061b-4d4e-a51e-55902f39c962.jpg.2

黄帝陵(资料照片)。 本报记者 陈宏江摄

da71b3fb-a198-4c29-9916-a884e388187b.jpg.2

4月11日,游客在西安城墙上观看唐长安城示意图。 本报记者 王志辉摄

d5c8b976-7c77-4dba-8630-a8ecb1cdf065.jpg.2

石峁遗址皇城台的转角浮雕(资料照片)。

ca712639-bf18-4f48-b6a4-b6c8055818f8.jpg.2

西安城墙(4月17日摄)。 本报记者 蒲茜摄

本报记者 孙亚婷 王志辉

4月18日是国际古迹遗址日。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确定今年国际古迹遗址日的主题是“《威尼斯宪章》60周年与时代挑战”。《威尼斯宪章》即《国际古迹保护与修复宪章》,是国际古迹遗址保护领域重要的文件之一,为应对文化遗产面临的各种威胁挑战提供了行动方向。

古迹遗址属于不可移动文物,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内涵和科学艺术价值。古迹遗址的保护和管理,历来是我省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多年来,陕西持续做好古迹遗址的保护、研究和开发工作,推动古迹遗址的保护与利用。近日,记者走访了我省数个具有代表性的古迹遗址,进一步了解其考古、保护、开发情况。穿越时光、融入当下,我省的古迹遗址正以独特的魅力和价值焕发出新的光辉。

千年古墓的修缮历程

不是张骞通西域,安得佳种自西来?悠扬的驼铃声中,一支支驼队驮着茶叶、瓷器、药材前往西域,一支支驼队又驮着毛毯、玉器、珠宝来到中原。2000多年前,西汉使臣张骞持节西行,完成“凿空之旅”,开辟了丝绸之路。

4月3日,甲辰(2024)年祭祀古丝绸之路开拓者张骞大典在汉中市城固县张骞纪念馆举行。200余名嘉宾出席活动,共同纪念丝绸之路的伟大开拓者张骞。

公元前114年,张骞逝世,葬于汉中市城固县。张骞墓的修缮工作,可以追溯到抗战时期。1938年5月,国立西北联合大学历史系成立考古队,对张骞墓进行整理发掘。

4月10日,记者来到张骞纪念馆,跟随宣教部讲解员李萌的脚步,了解张骞墓的整修历程。“抗战时期,张骞墓受暴雨冲刷,东侧有一空洞,墓前石虎已露出。由于村民对考古队的工作不甚清楚,因此,整理发掘工作受到不小的阻挠。村民了解整理发掘的重要性后,就不再阻拦,甚至有张骞后人自愿帮助考古队完成修葺工作。”李萌告诉记者。

在国立西北联合大学考古队与村民的共同努力下,张骞墓得以保存下来。

新中国成立以来,张骞纪念馆经历了多次扩建,张骞墓在政府的支持下多次修缮。目前,张骞纪念馆已建立环境、气象、地质、水文等专项监测体系。

“我们现在看到的就是石虎上的监测装置。”李萌指着眼前的机器介绍,“这两个仪器可以对石虎表面的温度、湿度进行实时监测。除此以外,石虎旁边的仪器可以监测当前的风向、大气压强,工作人员根据仪器收集的数据可以实时判断石虎的基本情况。”

据悉,张骞纪念馆的工作人员还利用无人机和人工巡逻相结合的方式,对张骞墓本体、附属文物及遗产区和缓冲区进行监测。截至目前,张骞墓周边无工矿企业、无环境污染,遗产区内植被绿化率达70%,遗产本体及附属文物保存环境较好。

张骞纪念馆积极利用馆内资源,宣扬张骞伟大事迹。张骞纪念馆副馆长方芳表示:“近年来,我们通过沙盘、视频、图文、文物等对张骞生平事迹进行展览,让观众通过各种形式了解张骞。在共建‘一带一路’的背景下,传承和弘扬张骞的精神尤为重要。”

擦亮城市的文化名片

4月11日,阳光洒在古老的西安城墙上,让斑驳的历史痕迹更加清晰。城墙之上,巍峨的角楼仿佛在无声地诉说着千年古都的辉煌与沧桑。

西安城墙是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也是中国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古代城墙之一。西安城墙作为西安耀眼的城市名片,已成为游客来陕的热门打卡地。

对于“城墙守护者”们而言,时时擦亮西安城墙这一城市名片尤为不易。在湿陷性黄土地区,因长时间的降水,雨水会渗透地表,造成黄土下陷。上部建筑就会产生下沉,出现凹陷。如何在不破坏城墙的基础上,准确探测出墙体是否会有土体运动,成为摆在西安城墙管委会面前的重要课题。

西安城墙保护基金会副秘书长朱媛介绍:“我们持续探索城墙保护手段,积极引进先进科技助力城墙保护。例如,在部分地铁线路建设中,我们进行了持续监测。我们进行数据分析,和地铁运行部门保持沟通,一旦震动影响到城墙,监测人员就能立刻向相关部门反馈。为减轻地下水对城墙的影响,我们还在环城公园内设立24个地下水位观测井。从目前地下水位观测的情况来看,护城河的防渗效果是非常好的。”

目前,西安城墙管委会经过持续的探索与实践,秉持最小干预原则,逐步构建起具有系统性、科学性,富有特色的预防性保护体系。近年的保护实践成果表明,基于预防性保护理念的遗产保护体系,为实现遗址保护“宏观可控制、变化可监测、风险可预知、保护可提前、活动可管控”的管理目标提供了有力保障。

穿过西安城墙,沿着雁塔路南下,远远地就能看见高耸的大雁塔。一千多年来,这座展现大唐雄风、盛唐气象的标志性建筑一直庄严耸立着。如今,每年都有成千上万的游客前来观光。

大雁塔塔基高4米、面积达2100平方米,塔身总高度为64.7米。沿着塔内盘旋的木质楼梯,可上至7层。

本体的变形沉降监测是大雁塔遗产保护工作的关键,每年都会由专业机构负责。监测机构形成专业的报告,通过数据对比分析,及时研判塔体的安全性和稳定性。最近一次监测报告表明,大雁塔本体的变形、沉降数据与以往对比变化不大,大雁塔处于安全稳定状态。

大遗址保护的典型示范

2023年11月29日,石峁博物馆正式开馆。千年城址在岁月的侵蚀中展现出往昔峥嵘,散落的陶器在风雨洗礼中拼凑出远古的记忆。作为中华文明探源工程重点研究的四大都邑性遗址之一,石峁遗址被誉为“石破天惊”的重要考古发现。

记者来到石峁国家考古遗址公园,登上外城城墙北部东门遗址展示区,放眼望去是无边的黄土。这里是石峁古城的制高点,被誉为“华夏第一门”。穿过东门遗址,高70米的平顶金字塔形的皇城台跃然眼前,极具视觉冲击力。南护墙墙面上还镶嵌着不少精美的石雕,无声诉说着掩藏在石缝里的华夏文明。

近年来,当地政府及文物工作者投入了更多力量进行石峁遗址本体保护工作,先后实施的外城东门遗址抢险加固支护工程、外城东门遗址保护展示临时考古大棚、皇城台南侧护坡(上段)加固保护工程、外城东门东南角台及城墙与皇城台南侧(下段)护坡加固保护工程,有效改善了石峁遗址保存状况。如今,石峁遗址文物本体保护管理和环境整治力度不断加强,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工作稳步推进。

我省被纳入国家“十四五”规划的大遗址共18处54个点。大遗址是我省文化遗产中最具有特点和最具有优势的一类文物资源,无论是数量还是等级,都位居全国前列。在陕西,周、秦、汉、唐的遗址很多,以周丰镐、秦阿房宫、汉长安城和唐大明宫等为标志的都城遗址,以秦、汉、唐三朝帝陵为代表的陵园遗址,都具有标志性意义。

在大遗址保护大有可为的战略机遇期,我省统筹保护和发展,强化大遗址保护,提升大遗址管理能力,深入挖掘大遗址价值,有效利用大遗址保护成果,建设出一批大遗址保护的典型示范。

4月10日,春和景明,草长莺飞,汉长安城未央宫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内聚集了不少踏青游玩的群众。他们在草地上露营野餐,享受春日时光。自2017年入选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名单以来,汉长安城大遗址保护的工作人员不断探索遗址的活化利用,探索出更多文旅融合的新方式。汉长安城未央宫国家考古遗址公园成为集历史遗址、自然景观、休闲娱乐、研学基地于一体的文旅景区。

三月三日天气新,长安水边多丽人。4月11日,上巳节,大明宫国家遗址公园内人潮涌动,踏春赏花、煮茶品茗、国风互动、泛舟巡游,俨然一幅引人入胜的唐宫春宴游园图。作为大遗址保护的先行者,大明宫见证了融遗址保护与旅游景区为一体的“大遗址”保护理念的成功,深刻传达了文脉相承的重要性与中华文明薪火相传的意义。

……

一砖一瓦传文脉,古迹遗址绽芳华。从古老的宫殿到沧桑的城墙,从精美的碑文到独特的建筑,古迹遗址无声地诉说着过去的风云变幻和人民的智慧与勤劳,滋养着如今的中华儿女,在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提高人民生产生活水平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近年来,一系列文件相继出台,一大批新部署新要求落实落地,一项项针对性举措应运而生,我省古迹遗址保护利用的各项保障更加有力,文物事业高质量发展步履铿锵。

省文物局局长贾强说:“回顾2023年,黄帝陵环境整治、秦始皇陵保护展示、西安碑林博物馆改扩建工程有序推进,石峁、统万城、乾陵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建成开放……今年是实现‘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的关键一年,要秉持‘大文物’理念,以全面系统整体保护实现各类文物应保尽保,在赓续传承中华文脉上作出新贡献。”

编辑:呼乐乐

网站简介 |  本网动态 |  友情链接 |  版权声明 |  我要投稿 |  联系我们 |  工作邮箱 | 不良信息举报 | 中国互联网联合辟谣平台
本网站法律顾问:陕西洪振律师事务所主任 王洪
陕ICP备07012147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6112017000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2706142 陕公网安备 61011302000103号
地址:陕西省西安市长安南路336号 联系电话:029-85257337(传真) 商务电话:029-85226012 投稿邮箱:news@cnwest.com
Copyright ©2006- 西部网(陕西新闻网) WWW.CNWEST.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