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金走龙特写。
五月二十九日,游客在陕西历史博物馆欣赏赤金走龙。
赤金走龙为唐代文物,1970年在西安市南郊何家村出土,现收藏于陕西历史博物馆。
赤金走龙为一组小金龙,现存6条,最高的2.7厘米,最矮的2.1厘米,每条小金龙重约4克。金龙为四足站立状,长吻细颈,颈部弯曲呈S形,尾部由粗到细,尾端短而回勾,头顶用细金条焊接成弯曲的双角,四肢与躯体也是焊接而成。金龙的须髯、齿状鬣毛、鳞片等细部均采用錾刻手法刻画。
赤金走龙
姓名:赤金走龙
等级:国家一级文物
年龄:1000余岁
籍贯:陕西省西安市南郊何家村
户籍登记时间:1970年10月
现住址:陕西历史博物馆
壹 漂浮的金龙
1970年10月的一天,西安市南郊何家村的一个基建工地正在施工。突然,一名工人的铁锹碰到硬物,扒开土层一看,原来是一个陶瓮,里面装满了金杯银碗。在陶瓮出土地点北侧不远处,考古人员又发现了一个大小相似、装有大量金银器的陶瓮。在陶瓮的附近还发现了一个银罐,同样装满了金银器物。经考古人员统计,两瓮一罐共清点出金器、银器、玉器、钱币、玛瑙器、水晶器、宝石、朱砂、石英等文物1000余件。
考古专家在整理这些窖藏文物的过程中,目睹了一个神奇美妙的场景——当一个罐口扣合极其严密的银罐揭开盖子后,人们惊讶地发现罐中有水,一片极薄的金箔漂浮其上。金箔上竟然站立着体态生动、拇指般大小的金龙。在随后的研究中,专家根据这些金龙的奇特造型将之命名为“赤金走龙”。
赤金走龙每条长4厘米,高2.1厘米至2.7厘米不等,约4克重,造型一气呵成,呈现出一种异常优雅的流线之美。赤金走龙完全打破了人们印象中“飞龙”的形象,并未展现出龙出没于云水间的飞腾之姿。每条金龙都有4条细直长腿并且呈奔跑状,形象神态又各有不同,有的昂首挺胸,勇往直前,有的稍有顿足,抬头观望……
赤金走龙的“走”,不仅是行走,也有奔跑的含义。它们用纯金制成,体形虽小却栩栩如生,连鳞片都十分逼真。
赤金走龙身材纤细,阔嘴伸颈,头顶双角,折曲于脑后,圆眼深目,两唇张开,颌腮部位饰长鬃纹样,颈部弯曲,身上鼓,尾下拖,尾端上卷,除脊背和尾脊有长鬃纹样外,满身皆饰深凹的网点纹,为饰片状鳞纹,通体雕满片片生动的鳞片,大小均在毫米之间,似用钎尖插点而成,长尾卷舒,做各种姿态。
它们只有拇指那么大,身姿和步态各异,神态极其自然生动,头上两角自然弯曲,有纤细的阴线錾刻出的眉、目及头部的毛发,通体錾以半月形的凹陷表现细密的鳞纹,精美异常。
“赤金走龙应为工匠用金条先掐编出身体,然后插上尾巴和角,最后用錾子錾出鱼鳞纹的装饰。”陕西历史博物馆讲解员谢双双说,“由于是手工制作,每条都不完全相同。”
隋唐的壁画、金属器物上,龙纹比比皆是,其形象和表现手法也朝着愈来愈精致的方向发展,以金铜铸造的立体龙也多次出土。赤金走龙分叉的龙角,昂首阔步的威武形态,身上整齐细密排列的鳞甲,都显示了它们的尊贵,体现了一种奋发向上的精神面貌。
贰 神秘的法器
考古研究表明,新石器时代,已经开始出现了原始的龙纹,如鱼龙、蛇龙、猪龙、鳄龙等。一些与早期文化生活关系密切,或者具有威慑力的动植物,成为自然崇拜的对象。不同时期,龙的样子各有差异。从西汉时期开始,龙根据形体大致可以分为两类,蛇体龙和兽体龙,赤金走龙属于兽体龙。
从这组赤金走龙的独特造型,到出土时的刻意摆放,隐喻了非同一般的用意,专家分析它们也许是“投龙祭祀”仪式中所用的法器。
“投龙祭祀活动来源于宗教信仰。古代帝王祭山用‘埋’,祭水用‘沉’。到了唐代,又逐步形成了沉埋金龙玉简的礼仪。赤金走龙或许是为驱邪、避妖、赈灾而埋下的。”谢双双说。
赤金走龙纹样优美、造型生动,具有强烈的时代特点和风格,充分展示了工匠们丰富的艺术想象和创造力。
史料记载,投龙简是宗教中一种隆重的祭祀山水仪式,主要以帝王的名义举行,通常分为三简,即山简、土简、水简,即将满载祈福者愿望的玉简与金龙,投放于江河湖沼等处,以祈求天地水神灵,保佑风调雨顺、社稷平安,天下安康、国运昌隆。
古人在进行祭祀仪式中,怕得不到上天的回应,于是就用金龙作为使者,与神灵沟通并且传递信息。此次金龙的出土,证实了史书有关记载的真实性。
陕西历史博物馆还收藏了一条1975年出土于西安南郊草场坡的唐代鎏金铁芯铜龙,同样也是宗教仪式的器物,用于“投龙却灾”“投龙请雨”“投龙祛病”等仪式。鎏金铁芯铜龙前爪紧扣地面,遒劲有力,龙身呈S形。其将唐代龙的灵动之美、气势之美展现得淋漓尽致。
除了谜一样的埋藏方式,赤金走龙的主人是谁也是一个谜团。关于何家村遗宝的主人和埋藏年代,学术界有几种不同的观点。
发掘者认为,遗宝发现地点系唐长安城兴化坊,根据唐人韦述《两京新记》的记载推测,遗宝出土地点是邠王府,埋藏时代在盛唐时期。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员段鹏琦先生则认为,遗宝埋藏年代为唐德宗时期,出土地点不是王府,其主人应是达官贵族,但具体是谁,还待进一步探索。
四川大学考古文博学院教授齐东方先生认为,遗宝的埋藏年代应该是唐德宗建中四年,埋藏地点是当时的租庸使刘震宅。但遗宝并不是刘震的个人财产,而是收缴上来的租庸调及官府财宝,在突遇泾原兵变时埋入地下。
谢双双介绍,何家村遗宝内容丰富,包括日常生活所用的饮食器,质地以金银为主,还有玉器、玛瑙器,以及大量药材和药具、用于收藏的货币、数量很大的税银。其文化内涵非常丰富,涉及的学术问题很多,需要不断去探索。
叁 千年的“穿越”
“唐代工匠在塑造刻画龙时,主要从艺术角度去表现,即怎样把龙表现得美,表现得劲健有力、气宇轩昂,而不是强调龙的威严、狰狞。金龙形体虽小,但形神兼备、生动有趣,体现出唐代工匠在制作小件工艺品方面的纯熟技艺,是唐代金银器中的罕见物品。”西安曲江文化旅游股份有限公司景区运营管理中心工作人员李丽欣说。
沉埋千年的赤金走龙一经亮相,便受到大家的喜爱。如今,西安大唐芙蓉园将赤金走龙复原放大,置于室外供市民游客欣赏。
“放大版赤金走龙位于大唐芙蓉园唐市北面的南山之上,在原物的基础上放大100倍左右,现高2米。唐代龙造型多为走兽形,比例协调,造型生动传神,在中国龙的造型系统中处于青壮年时期。大长腿,小蛮腰,萌萌的神情,宛若群龙相邀,悠闲出游,仿佛‘穿越’千年而来。”李丽欣说。
近年来,陕西历史博物馆推出了许多文创产品,其中,与九江博物馆联合推出的赤金走龙版香立,名为“金龙引”,将这些珍贵的文物从博物馆的玻璃展柜中,带到游客的日常生活之中。
“过去人们以玉简为书信,以金龙为驿使,沟通日月山川,告慰天地神明,今日我们以香之云烟为书信,以赤金走龙版香立为驿使,连接历史与未来。”谢双双说。
编辑:呼乐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