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文化凝聚强国力量——代表委员聚焦丰富人民群众文化生活

时间:2022-03-10 08:48:24  来源:中国文化报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 “ 发现 ” ,使用 “ 扫一扫 ” 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以文化凝聚强国力量——代表委员聚焦丰富人民群众文化生活

全国政协委员、北京理工大学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院长李健表示,近年来,在文化产业数字化战略等系列顶层设计指导下,我国数字文化产业通过数字技术赋能传统文化IP,为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贡献了自身的一份力量。


“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了到2035年建成文化强国的远景目标。如何以文化凝聚力量、为强国铸魂赋能?在今年两会上,围绕“丰富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代表、委员们提出了诸多建议、提案。

扩大高质量文艺作品供给

党的十八大以来,文艺创作的题材、门类、风格、形式等日趋多样,极大地丰富了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在全国政协委员、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阎晶明看来,中国作家为表现现实生活、讲好中国故事、弘扬时代主旋律提供了大量优秀作品。优秀影视剧弘扬时代精神,充满家国情怀,在广大人民群众中尤其是青年观众中引起热烈反响,充分体现了文化的力量。

全国政协委员张凯丽谈到近期现实题材电视剧《人世间》的热播,认为现实题材文艺作品的特点及作用非常突出,具有特有的时效性、鲜活感,能充分表达新时代的人民诉求,彰显新时代的人民精神,引领新时代的人民奋斗。为更好助力现实题材文艺作品创作,她提出,创作者应扎根基层,加大采风力度,以人民为中心进行创作;相关部门要加大扶持力度,拓展传播平台及空间等。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文联十一大、中国作协十大开幕式上的讲话中指出,要加大文艺创作扶持力度,不断扩大高质量文艺作品供给。全国政协委员、国家艺术基金理事会理事周予援认为,加大投入,要建立和完善吸引各方面资源投入的平台。党的十八大以来的实践表明,在现阶段通过国家艺术基金加大对文艺工作的投入是切实可行、效果良好的渠道。为此,他围绕国家艺术基金对文艺工作的促进作用提议:一是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不断取得新进展、新成就的情况下,合理加大对国家艺术基金的财政资金投入,建立正向的年度增长机制。二是在保证财政资金稳定投入的同时,对国家艺术基金接受社会捐赠给予税收优惠等政策支持,鼓励社会资金资源投入艺术事业,更好地发挥国家艺术基金的引领示范带动作用。

推进数字文化产业发展

自2016年政府工作报告首次从国家层面提出“数字创意产业”概念以来,国家陆续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文件支持数字创意产业的发展。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指出,推进公共文化数字化建设,促进基层文化设施布局优化和资源共享,扩大优质文化产品和服务供给。这也引起代表、委员的热切关注。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文化产业协会会长张斌表示:“数字创意产业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是引领文化新供给、促进文化新消费的新型文化业态。全球疫情仍在继续,国内外的人员往来、文化交流受到严重影响。数字文化产业不仅在帮助文化企业渡过难关、恢复生产方面取得积极成效,也为疫情防控常态化下推动文化产业国际合作、促进文化产业复苏和繁荣发展提供了示范和借鉴。”张斌提议,应当充分发挥政府主导下的市场主体作用,发挥行业协会和社会组织的作用,协调各方资源,积极搭建数字文化发展和交流服务平台。

全国政协委员、北京理工大学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院长李健表示,近年来,在文化产业数字化战略等系列顶层设计指导下,我国数字文化产业通过数字技术赋能传统文化IP,为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贡献了自身的一份力量。“影视、游戏、网文、动漫等产业已成为建设数字文化生态的重要生力军、社会就业的重要稳定器。这些数字文创载体超越了单纯的娱乐消遣范畴,被赋予更加多元化的功能价值,并广泛赋能于科技、文化、教育、医疗、公益等领域。”在肯定数字文化产业近年来的成就的同时,李健同时提出了其所遇到的问题——优质的数字文化内容和人才资源仍然稀缺,版权侵权现象和网络灰色产业屡禁不止,“文化出海”面临较为不利的国际环境……李健表示,应加快打造优质可持续的数字文化内容生态;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力度;加大对数字文化产品出海的政策扶持力度。

注重传统文化传承与传播

全国政协委员、北京人民艺术剧院副院长冯远征表示,实现文化强国需要人才辈出,需要给予年轻一代成长空间和机会。他说:“抓住青少年成长的关键时期,教育引导学生增强民族文化自信,从小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将传统文化的精髓与浓厚的家国情怀以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植到祖国未来建设者的血脉之中。”冯远征站在人才培养的角度,提出应将戏剧纳入义务教育阶段的课程体系,应结合不同年龄阶段的青少年特点,明确传统文化培养目标,循循善诱制定分级教学计划,开设涵盖传统礼仪、习俗、书法、曲艺、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等多元化的传统文化课程,并确保传统文化课程占有一定学时。

两会上,代表、委员意识到,加快文化强国建设,同样需要提升中国文化的海外传播力。全国人大代表、关中民俗博物院院长王勇超认为:“我们不仅需要继续发扬协和万邦、天下大同的先贤思想,更需要秉持开放包容、互学互鉴的传统理念,以更自信从容的心态、更开阔宽广的胸襟,深入开展国际文化交流合作,广泛参与世界文明对话,搭建中国人民同各国人民有效互动交流的情感桥梁,拉紧各国人民相互尊重理解、彼此欣赏借鉴的精神纽带,让各国人民更好了解中国,让中国人民更好认知世界。”

全国政协委员、中央音乐学院教授刘月宁长期致力于中国音乐海外传播和美育的创新实践研究。此次两会她特别关注中国音乐文化的海外传播,她认为:“以音乐为桥,讲好中国故事,与世界共享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需要具有国际视野、家国情怀和丰富经验的中外传播分享使者。”刘月宁建议,中国音乐文化要开拓新的运作模式,鼓励国内外各类学会、协会、基金会等非政府组织参与到海外传播中来;同时,要挖掘新的人才资源,将海外音乐家群体组织起来,国内外联手共同规划和组织实施各类中国音乐文化海外传播活动,从而实现传播效果最大化。(记者 于帆)

编辑:朱春娇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 “ 发现 ” ,使用 “ 扫一扫 ” 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 了解陕西大事 关注陕西头条

网站简介 网站团队 本网动态 友情链接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工作邮箱 陕西不良信息举报 新闻宣传自律管理承诺书

Copyright ©2006-2022 西部网(陕西新闻网) WWW.CNWES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网站法律顾问:陕西洪振律师事务所主任 王洪
陕ICP备07012147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6112017000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27061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