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红色之光既亮丽又动人

时间:2022-01-27 11:04:02  来源:中国文化报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 “ 发现 ” ,使用 “ 扫一扫 ” 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让红色之光既亮丽又动人

从这一点来讲,我们在欢呼众多红色戏曲作品诞生的同时,更要肯定这种见微知著、把宏大历史拉近到观众身边的创作手法。


反映中国红色历程的优秀戏剧作品,长久以来,感动了一代又一代人。它们书写全民族的共同记忆,传承着革命精神,赓续着共产党人的精神血脉。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一大批红色题材戏曲作品成为文艺工作者献给党、献给人民的最好礼物和精神食粮。

在红色文化资源大省陕西省,包括碗碗腔《骄杨之恋》、秦腔《党的女儿》《陕北往事》《张富清1948》、豫剧《向北·向北》《永不磨灭的勋章》等在内的众多红色戏曲作品涌现,一批新的红色人物形象鲜活地呈现在舞台之上,红色故事被以富有时代感的方式重新讲述,在广大群众心中激起感动的涟漪。

梳理这些新作,笔者发现,摆脱宏大叙事,从小的方面切入,以普通人的人生际遇窥见和展现大的历史背景、描绘时代洪流下的抉择和奋斗,似乎成了众主创不约而同的选择。事实上,让红色传统、革命精神在一辈辈中华儿女的心中接续传承,而不是停留在文件或口号中的传阅和复读,很重要的一条就是,让传统和精神“活”起来,用动情走心的描绘,把感悟和打动融汇在血脉之中。

从这一点来讲,我们在欢呼众多红色戏曲作品诞生的同时,更要肯定这种见微知著、把宏大历史拉近到观众身边的创作手法。

举例而言,由西安三意社创排演出的秦腔现代戏《陕北往事》讲述了陕北大嫂茹子两任丈夫和儿子先后为革命牺牲的故事。该剧没有以大叙述的方式直接描绘党中央于1935年10月至1948年3月在延安13年的光辉历程、功绩及基本经验,而是采取从具体的历史人物、事件的客观描写入手,突出对典型个案的刻画,收到以小寓大的功效。

对此,不少观剧之人表示,看《陕北往事》,就像演绎自家和亲朋的故事:某某人上了战场,留下了孤儿寡母,每一个人都在为了伟大的目标而牺牲、奋斗……这种通过小人物的人生历程回顾重大革命历程的演绎方式,加之戏曲直抒胸臆的一段又一段的演唱,把普通人与命运的抗争、国家走向与旧有势力的较量一重重唱响,易于打动观众。

再比如,由西安市豫剧团创作的豫剧现代戏《向北·向北》用新视角讲述长征故事,以人性化的视角对长征故事进行了一种艺术化的处理。全剧的主要角色仅有五个人,采用戏曲特有的线性结构,场场衔接严丝合缝,一气呵成。以小见大,表达了宏大的红色革命主题,同时,突出了时刻听党话、永远跟党走的现实意义。

此外,入选文化和旅游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舞台艺术精品创作”名单、由陕西省戏曲研究院创排演出的碗碗腔现代剧《骄杨之恋》,虽说是直接描绘开国领袖毛泽东的爱妻兼战友杨开慧烈士这样的大人物,却另辟蹊径,突破以往依附在毛泽东身上去表达的窠臼,把杨开慧还原成“这一个”,着力刻画其英雄、母亲、女性等不同人格侧面,通过独立成长和自我的实现和故事,展现人性和情感,打动了诸多观众。

红色作品的价值在于精神的传承,而传承少不了对人心的打动和鼓舞。值得肯定的是,过去的一年,众多红色戏曲作品虽为献礼建党百年之作,但都有意识地淡化了“宣传”心态,能更多地从审美需求出发,通过对具体人物的深入刻画,把观众带回到战火纷飞、硝烟弥漫的历史场景中,并高举旗帜共同前进。

当然,这些作品也有着种种不尽完善的地方,需要不断打磨和提升。比如,以小见大、见微知著的总体意图在把握的过程中,需要对细微之处做到精益求精,如果因人物服装、对白等方面的瑕疵让观众频繁“出戏”,则不利于情感的持续流淌。

另外,作品的服务对象是当代观众特别是广大年轻观众,这就需要我们的主创人员基于职责与使命感,紧紧把握理论方向,在创作过程中,能更为有效和深入地深挖红色故事里的当代意义和精神内涵,让红色题材作品更多汇聚时代力量,而不是仅仅满足于讲好一个曾经的故事。(秦毅)

编辑:胡倩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 “ 发现 ” ,使用 “ 扫一扫 ” 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 了解陕西大事 关注陕西头条

网站简介 网站团队 本网动态 友情链接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工作邮箱 陕西不良信息举报 新闻宣传自律管理承诺书

Copyright ©2006-2022 西部网(陕西新闻网) WWW.CNWES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网站法律顾问:陕西洪振律师事务所主任 王洪
陕ICP备07012147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6112017000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27061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