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塑造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更加鲜明地展现中国故事及其背后的思想力量和精神力量,是新时代对文艺工作提出的新要求。影视作品作为中国文化形象的重要传播载体,在对外文化传播、国家形象塑造等方面负有义不容辞的责任。
为进一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来陕考察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做大做强西部影视文化品牌,省政协相关负责人及部分委员、专家学者先后在省广电融媒体集团、陕文投、高家堡影视基地、西北大学等13个部门和单位开展调研,对内容创作、人才培养、产业链建设、文旅融合情况以及影视企业在经营、发展、转型升级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进行深入了解,向省文旅厅、省广电局、西部电影集团、省电影家协会等相关单位征求意见建议,电函兄弟省市学习了解先进经验和成功做法,并向省级各民主党派、各市(区)政协、人民团体征集交流意见。
11月25日,省政协召开月度协商座谈会,围绕“做大做强西部影视文化品牌”进行主题研讨,直击“西部影视”发展中的难点、堵点问题,为推动陕西影视产业高质量发展建言献策。
回望历史 开辟西部影视独特的艺术道路
作为文化大省,谈陕西文化不能不谈陕西影视。
1958年,我国西北地区第一家电影厂——西安电影制片厂成立,开启了西部电影发展的光辉历程。1984年,时任西安电影制片厂厂长的吴天明特邀钟惦棐等专家学者在年度创作会议上作专题报告。钟惦棐在题为《面向大西北,开拓新型的“西部片”》的讲话中,首次提出“西部电影”这个概念并被各大媒体报道,成为当时理论界和传媒界轰动一时的热点话题。西部电影理论由此步入中国电影理论和评论的视域。
这一时期,《人生》《老井》《红高粱》《野山》《黄土地》等一批展现我国西部地区苍凉风貌、抒写独特人文故事的优秀电影打响了中国“西部电影”的名号,为前进中的中国电影树立了标杆。题材资源的最佳配置,编、导、演、摄等人才的优化组合,使西部电影在那个时期达到了一流的思想艺术水准,不但在观众中赢得了口碑,而且在国内外各大电影节上获得多个奖项,使中国电影跻身世界影坛,创造了中国电影的辉煌。
20世纪90年代后,西部电影仍然在积极探索,纪实性电影《秋菊打官司》、武侠电影《双旗镇刀客》、后现代主义经典电影《大话西游》,以及黄建新的《黑炮事件》、周友朝的《陕北大嫂》、冯小宁的《红河谷》等多部佳作,构成了西部电影最为壮阔的景观。与此同时,以《神禾塬》《半边楼》《道北人》等为代表的陕派电视剧也受到了全国观众的关注。此后,陕派电视剧开始向规模化、品牌化方向发展,凭借“关中题材”“革命题材”“农村题材”三大题材优势,推出了《激情燃烧的岁月》系列、“关中”系列以及《热血兵团》《西安事变》《大秦帝国》等一大批电视剧,其投入规模、产出数量及影响力方面,都在全国名列前茅。这一部部优秀的作品,凝聚成一个闪亮的品牌——西部影视,打造出一支在全国极具影响力的影视创作团队——影视陕军。
从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第一个正规的电影和图片摄影机构延安电影团,到带领西部电影走向世界的西安电影制片厂,再到大型国有电影企业、民营电影企业和互联网制片公司并立的格局;从西部电影到西部影视再到影视陕军,陕西丰厚的文化资源优势,为陕西影视发展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走出了自己独特的艺术道路。
立足当下 推动优秀影视精品创作
党的十八大以来,在省委、省政府及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我省影视创作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牢固树立精品意识,充分发挥陕西文化资源优势,涌现出了一大批代表国家水平、体现陕西特色、具有广泛影响的优秀作品。
从斩获众多国家级奖项的电视剧《白鹿原》《岁岁年年柿柿红》《黄土高天》到广受好评的《共和国血脉》《装台》《大秦赋》《逐梦蓝天》,从富有爱国主义情怀的电影《遵义会议》《音乐家》《周恩来回延安》《红星照耀中国》到在国际、国内获得多个奖项的《塬上》《血狼犬》《柳青》《拨浪鼓咚咚响》《树上有个好地方》……一大批优秀作品持续涌现。据统计,截至2020年底,我省有63部影片荣获国内外116项大奖,60部影片登陆全国院线,118部影片在央视六套黄金时段播出。2012年以来,我省19部电视剧32次荣获国家级大奖,41部作品在央视主频道黄金时段首播。
“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陕西影视产业的发展,先后出台一系列相关政策,其中尤以《关于支持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财税政策的意见》作用最为突出。”省电影家协会主席张阿利认为,该《意见》的出台不仅使影视文化产业规模逐步扩大,作品生产数量与质量大幅提升,也加速了国有影视企业产业改革与升级的步伐,切实推动我省影视精品创作实现较快发展。
在我省近年来推出的影视作品中,不乏《黄土高天》《周恩来回延安》《柳青》《逐梦蓝天》等有着鲜明地域文化特色的影视精品和《白鹿原》《大秦帝国》《装台》《西京故事》等改编自文学作品的影视佳作。“我省独有的题材很多。将我省独有的题材进行认真的梳理,统一规划,逐步推出一批有分量的影视作品,为宣传陕西作出贡献。”省电视艺术家协会副主席万盛华建议,成立专业研究机构,对我省的特色题材进行梳理、规划,形成一批切实可行的选题储备。
同时,作为文学重镇的陕西,应该如何将这些反映陕西风土人情的优秀文学作品改编成叫好又叫座的影视作品,打造具有更高商业价值的IP品牌?省广播电视融媒体集团二级咨询员张晓提出,可从政府层面设立剧本创作奖,奖励改编陕西文学作品的剧本以及以陕西本土文化和新时代乡村振兴为主题的剧本,同时吸引、培养人才,形成自己的专业IP运营团队,通过“文学陕军”与“影视陕军”的强强联手为我省贡献更多精品力作。
展望未来 打造更具生机活力的影视产业链
2020年12月,《中共陕西省委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明确提出,要加快发展以文化创意为主的新型文化业态,做大做强影视制作、出版发行等主导产业,培育一批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文化龙头企业和知名品牌,提升文化国际知名度和影响力。
回望西部影视昔日的辉煌,优秀的影视作品不仅需要具有题材特色和艺术特色,强大的影视创作团队更是其成功的基础。如西部电影集团有限公司纪委书记宋红梅所说,发展和繁荣影视事业,做大做强西部影视品牌,仍需坚持人才引领战略地位,加强人才队伍建设。
影视人才队伍的建设不仅需要引进高层次领军人才、聚天下英才而用之的魄力,培养造就本地人才的长远目光,还需要用好用活专业及复合型人才的能力。这就对影视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2020年10月,西北大学、陕文投集团、西影集团签订合作协议,共建西安电影学院,依托我省高校教育资源优势,通过校企合作办学,形成更具专业性、针对性的影视人才教育新模式,提升影视人才的综合素质与核心竞争力,为做大做强西部影视提供人才支撑。
健全影视产业链,形成集聚效应,吸引国内外电影人,扩大国际交流合作,也是做大做强西部影视文化品牌的重要环节。
与会专家认为,有效整合资源、延伸产业链条,不仅要横向联合,以互联网技术、平台、用户思维重塑影视产业链,通过“互联网+影视”新产业模式,推动线上线下相互赋能,还要纵深发展,形成从原著创作、影视制作、影视发行、电影院线和影院的完整链条,打通产业上下游,全面提高西部影视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规划建设一批具有拍摄制作、服化道服务、设备租赁等相关配套功能的影视产业基地(园区),势在必行。
“抓住平台才能调配资源,塑造城市文化名片、培育国际知名度。”光中影视董事长赵安认为,电影是国际交流的共同语言,应当把西安打造成国际电影交流城。
自2014年丝绸之路国际电影节创办以来,陕西已成功举办了四届。2020年第七届丝绸之路国际电影节有来自116个国家和地区的3596部影片参评,500余部影片线上线下展映,17个国家和地区的418个项目参加创投,36个项目合作签约。在良好的国际文化交流氛围下,我省优秀剧目不仅在海外YouTube平台播出,还被翻译成多种语言在多个国家和地区播出。
毋庸置疑,进一步加强对外合作交流,拓宽国际交流渠道,鼓励影视企业参与国际传播,搭建产学研一体的国家级影视人才基地,推动人才流、技术流、资金流等高效互联互通,必将进一步提升西部影视品牌的国际传播力和影响力,为传播中华优秀文化、塑造良好的中国文化形象发挥重要作用。(记者 柏桦 王戈华)
编辑:胡倩
忒色 本报见习记者 梁易炜摄12月21日,2024西安市冬至饺子美食日活动在永兴坊举办 2024-12-22
忒色 新菜单中,必胜客所呈现的不仅仅是30多款口味的披萨选择,令人垂涎的小食甜品,更是品牌对年轻消费者的关怀,用品质美食与实惠价格回馈消费者,以与消费者达成紧密的链接与共振 2024-12-17
忒色 此外,在李彩看来,阳台音乐会也为西安的音乐人提供了一个展示才华的平台 2024-12-16
忒色 2024-12-13
忒色 陆港·金苑颐养中心行政客户部主任鲁玉欢说,他们还会定期更换食谱,确保老人们吃得营养、健康 2024-12-13
忒色 航天二中书法指导老师程艳介绍说,“同学们还可以通过服务平台轻松调取丰富的书法碑帖资源,进行集字创作 2024-12-11
忒色 2024-12-11
忒色 除了“81号”套餐之外,王高民的面馆还对退役军人、现役军人等提供用餐半价优惠 2024-12-11
忒色 延安首次发现贺兰山红尾鸲12月3日,在子长市余家坪镇寺湾便民服务中心附近沙棘林中拍摄的贺兰山红尾鸲 2024-12-10
忒色 照金持续发展旅游市场,把“冷资源”转化为“热产业”冰雪经济活力涌12月3日,照金国际滑雪场迎来众多滑雪爱好者 2024-12-10
忒色 南水北调工程通水十年来,保护汉江水质、爱护生态环境,在安康市干部群众中已内化为共识、转化为行动,使一泓清� 2024-1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