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准传统文化“两创”的当下切入点

时间:2021-11-03 10:39:22  来源:大众日报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 “ 发现 ” ,使用 “ 扫一扫 ” 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找准传统文化“两创”的当下切入点

另外,要注重把弘扬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当下开展的各项活动,如“四史”宣传教育、公民道德建设、文明创建、家庭家教家风建设等,以彰显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时代魅力,提高传承弘扬的效力。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对传统文化要“辩证取舍、推陈出新,摒弃消极因素,继承积极思想,‘以古人之规矩,开自己之生面’,实现中华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两创”的真谛是立足于今,回应现实问题,让优秀传统文化在新的时代条件下“活起来”,并发挥积极作用。推进优秀传统文化“两创”,需要找到当下的切入点。

传统文化“两创”必须时代化,在面向时代、回应时代中注入时代活力。首先要对传统文化的精髓要义进行再研究再发掘再诠释,找到古与今的价值对接点。比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向往的“小康”“大同”“天下为公”,与我们所追求的共产主义远大理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息息相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重视的“爱民”“亲民”“重民”“安民”等民本思想,与我们所坚持的“以人民为中心”“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一脉相承。另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与时变化思想里面所包含的求真务实精神,它的自强不息思想所包含的开拓创新精神,它的仁者爱人、“以和为贵”思想所包含的“以人为本”精神,都能在与时代精神的碰撞交融中产生新的火花,为当今时代的人们提供有益启迪。其次,要采用当下人们易于接受的形式,拉近古与今的距离。充分发掘优秀传统文化的经典与精华,并借助高科技的技术和手段,予以现代转换,使其洋溢时代精神,焕发时代风采。以富有创意的形式将古今融通,使历史与现实,传统与未来,完美融合。借助流行文化元素,将优秀传统文化融入电视节目、流行歌曲、游戏作品等等,使传统文化生动有趣,引人入胜。另外,要注重把弘扬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当下开展的各项活动,如“四史”宣传教育、公民道德建设、文明创建、家庭家教家风建设等,以彰显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时代魅力,提高传承弘扬的效力。要抓住年轻人的接受习惯和审美心理,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成果转化为各种数字化产品,以更灵动、更年轻的形态,全方位、多层次深度触达年轻群体,不断激发传统文化新活力。

传统文化要发挥效用,必须回归社会;要回归社会,必须为广大民众喜闻乐见,因此就必须通俗化。我们讲的通俗绝非庸俗媚俗,更非低俗,而是建立在严谨科学的基础上,雅俗共赏,明白晓畅,让大众都能对传统文化有最直观的了解,都能够感受到传统文化的魅力。要对古代典籍进行通俗化解读与阐释,用深入浅出、生动活泼的语言将之转化为易读易记易诵的当代文本,让晦涩难懂的古籍变得通晓直白又趣味横生,使书斋里的学问“飞入寻常百姓家”。要善于从丰厚富饶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获取题材,创作为老百姓所喜闻乐见的通俗化大众化的文艺作品,注重以生动的形象、曲折的情节、丰富的想象力,展示中华悠久的文明历史、塑造多姿多彩的中华儿女群像,赓续文明血脉、弘扬中国精神。要强化学校教育,结合不同层级学校教学特点和学生实际融入优秀传统文化内容,开设书法、绘画、诗词欣赏、传统工艺等课程,让学生在耳濡目染中受到浸润滋养。

文化是人之生活的凝结体现,脱离了生活土壤的文化必然无法生长。生活化应该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两创”的最终目的。推动传统文化生活化,要让传统文化不断与解决现实问题相结合,使传统文化的内涵得到不断更新,使之成为百姓群众认识和改造世界、指导生活、提升境界的强大精神力量。要搭建有效载体,通过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四德工程和文明创建等活动,开展传统文化与中华传统美德教育,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传统美德落实在人们的生产生活和一言一行、一举一动中。要充分挖掘历史文化资源,创新设计能够展现中华民族独特风格和魅力的“衣食住行”,如服饰、美食、建筑等,让传统文化随手可及,使人们能随时随地感知中华文化。要开展群众乐于参与、便于参与的传统文化实践活动,让传统文化呈现时代风采,让群众在潜移默化中陶冶情操、净化心灵,丰富精神文化生活。要实施中国传统节日振兴工程,结合传统节日、民俗活动、重大节庆日以及重要纪念日,展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蕴与丰采。要加强制度建设,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关道德规范、行为准则的要求融入市民公约、乡规民约、学生守则、行业规章、团体章程中去,建立健全各类既有传统特色又有时代特色的礼仪、礼节、礼貌规范。总之,传统文化要在当下发挥影响力,就必须让传统文化真正走进民众的日常生活,使之与人们“亲密接触”,成为日用而不觉、习焉而不察的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

传统文化资源产业化是推动传统文化“两创”的重要手段。在文化产业的发展中,传统文化和人类文明能够得到更有效和更大范围的继承和传播。多样化的文化资源是山东发展文化产业得天独厚的优势条件,资源开发应立足于山东文化比较优势,突出原有的地域特色与文化个性。山东特色文化资源十分丰富,以孔子为代表的圣人文化,以泰山为代表的山文化,以泉水、海洋、黄河为代表的水文化,还有多姿多彩的民俗文化、节庆文化,都有着齐鲁文化的鲜明特色,是文化资源开发的基础和优势,应科学规划、重点推出,打造创意充盈、文化底蕴深厚的传统文化产业品牌。社会在飞速发展,科学技术日新月异,新产品层出不穷,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对传统文化资源的开发利用也要不断创新,这是传统文化资源永葆活力和竞争力的源泉。这种创新的内容应是全方位的,包括产品的创新、营销的创新、管理的创新、技术的创新、观念的创新等。要重点结合山东本地的民俗、戏剧、舞蹈、曲艺等大力发展趣味性、消遣性、休闲性、参与性、大众性强的影视、演艺、音像、通俗文艺、时尚报刊、休闲旅游、网络服务、电脑游戏、文化培训、趣味体育、城市会展等艺术门类,创造出既富有浓郁山东地域文化特色、又具有鲜明时代特色、符合当代审美要求的原创产品,形成创意文化新品牌。内容创新要以饱满的文化含量为基础。文化产业品牌应积极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所包含的积极用世、自强不息的精神,淡泊名利、修身重德的思想,关爱他人、和而不同的情怀,崇礼尚义、以诚为本的追求,让消费者在消费产品的过程中得到精神的慰藉与情感的滋养,获得精神家园的归属感。[作者为山东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山东省委党校(山东行政学院)文史教研部主任、教授]

编辑:胡倩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 “ 发现 ” ,使用 “ 扫一扫 ” 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 了解陕西大事 关注陕西头条

网站简介 网站团队 本网动态 友情链接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工作邮箱 陕西不良信息举报 新闻宣传自律管理承诺书

Copyright ©2006-2022 西部网(陕西新闻网) WWW.CNWES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网站法律顾问:陕西洪振律师事务所主任 王洪
陕ICP备07012147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6112017000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2706142